当苹果官网显示 iPhone 17 系列橙色斜挎挂绳的送货日期已排到 10 月底时,整个数码圈都炸了锅。这款售价 479 元的配件,长度最长 2080 毫米,最短 1080 毫米,却让消费者甘愿等待一个多月,479 元的苹果挂绳到底值不值?
当苹果官网显示 iPhone 17 系列橙色斜挎挂绳的送货日期已排到 10 月底时,整个数码圈都炸了锅。这款售价 479 元的配件,长度最长 2080 毫米,最短 1080 毫米,却让消费者甘愿等待一个多月,479 元的苹果挂绳到底值不值?
打开苹果官网,10 种马卡龙色系的挂绳整齐排列,其中橙色款已标注 "无货"。这个看似普通的配件,采用 100% 再生 PET 纱线编织而成,每米能减少约 0.2 千克碳排放,相当于 3 棵冷杉一年的碳吸收量。
不锈钢滑扣搭配内嵌柔性磁体的设计,让调节长度变得异常顺滑,磁吸接口还能与 iPhone 17 专用手机壳无缝连接。
但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第三方市场,画风突变:淘宝上 3.66 元就能买到民族风挂绳,亚马逊同类磁吸产品售价 15.8 元,就连华为、三星的官方挂绳也仅需 100-200 元。
有数码博主测算,苹果挂绳的原材料成本不足 20 元,479 元的售价意味着超过 2000% 的利润率 ,这组数据让 "割韭菜" 的质疑声浪越来越高。
罗永浩在社交平台直言:"苹果有权定价,但这么割粉丝韭菜实在吃相难看"。这番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,毕竟能买 200 根普通挂绳的钱,现在只能换一根印着苹果 logo 的绳子。
翻开苹果的配件定价史,479 元的挂绳其实并不突兀。从 3000 多元的显示器支架到 1000 多元的 Magic 鼠标,苹果早已建立起 "价值定价" 体系,不是根据成本定价,而是根据用户感知价值定价。
这种定价哲学在挂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:环保属性满足了中产阶层的道德优越感,精密工艺契合了苹果用户对细节的追求,而与 iPhone 17 专用手机壳的独家适配,则构筑起难以突破的生态壁垒。当其他品牌还在比拼材质时,苹果已经把配件变成了身份认同的载体。
华为复古油画风格挂绳、三星个性化设计配件,虽然价格亲民却难以复制这种 "生态溢价"。正如网友调侃:"买的不是挂绳,是加入苹果俱乐部的入场券。"
面对这场定价争议,消费者其实有更聪明的选择。如果只是需要实用功能,淘宝 2.36 元起的平替产品足以满足需求;若追求品牌质感,华为、三星的百元级挂绳性价比更高;但要是果粉想集齐 iPhone 17 全套生态,这款挂绳或许真的 "非买不可"。
苹果显然深谙 "限量配色" 的营销法则,用稀缺性刺激消费欲望。这种策略让原本普通的配件,变成了具有收藏属性的时尚单品 ,就像当年被炒到天价的 AirPods 保护套。从断货到争议,环保还是智商税?你愿意花 479 元买苹果挂绳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