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9日,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。报告期内,小米总收入为702亿元,同比(878亿元)下滑20.1%;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21亿元,同比(63.2亿元)大跌67.1%,这也是小米在单一季度内罕见出现营收、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的情况。
8月19日,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。报告期内,小米总收入为702亿元,同比(878亿元)下滑20.1%;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21亿元,同比(63.2亿元)大跌67.1%,这也是小米在单一季度内罕见出现营收、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的情况。
小米手机“冲高”受阻
具体到各项业务,小米智能手机第二季度出货量为3910亿台,比去年同期(5290亿台)减少26.2%,导致手机业务收入也出现同比28.5%的下滑,为423亿元,占小米总营收的60%以上,仍然是集团的第一大收入来源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平均售价(ASP)由去年同期的1116.7元下滑3.1%,至1081.7元。对此,小米分析是由于“618电商购物节期间增强了促销力度”以及“高端手机发布推迟”等。但据记者分析,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小米“冲击高端”受阻,不进反退。消费者选购小米手机仍然最看重“性价比”,折叠屏等价格偏高的产品对用户吸引力不足。

至于整体手机业务的营收为何不理想,小米高层将原因归结于“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”以及“中国大陆新冠肺炎疫情反复”。此外,这与全球手机市场“过饱和”也不无关系。
有专家表示,目前全球手机市场已有从“存量市场”迈入“减量市场”的趋势。数据显示,目前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已拉长到33个月;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.9%,环比下滑7.7%;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740万台,同比下降10.1%。
好消息是,小米在欧洲、拉美、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等多区域的市场表现仍然比较稳定,部分实现环比提升。据Canalys分析,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,67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五,其中欧洲地区市占率21.7%,排名第二;西欧地区市占率15.8%,排名第三,其中,西班牙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第一。
其他设备方面,小米AIoT发展速度良好,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5.27亿,同比增长40.7%;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(不包括智能手机、平板及笔记本电脑)用户数首次突破1000万,达1020万,同比增长37.0%。智能大家电的表现也比较理想。
研发投入增22%,造车“烧钱”快
2022年第二季度,小米研发支出达38亿元,同比增长22.8%。据小米创始人雷军计划,小米2022年研发投入要实现人民币170亿元,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人民币1000亿元。
其中,小米本季度主要发布的研发成果有自研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、第二代折叠屏转轴技术等。此外,集团还在人形仿生机器人、自动驾驶技术领域进行了巨额投资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近期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,雷军透露,小米已组建了超500人规模的顶级研发团队,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了约33亿元研发费用;用于全资并购以及对上下游企业的产业投资的费用超过20亿元,涉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、核心传感器等方向。

“我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,动辄就是百亿规模的投资,而且要3-5年才能够见效。”雷军曾在官宣造车时表示,自己也是思考良久后才下次决定的,毕竟造车的代价太大了。“公司有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,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,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,我们亏得起。”
有专家指出,小米在智能汽车业务上“烧钱”这还只是开始,未来,不仅是在最核心的“三电”——电机、电池、电控环节,还是自动驾驶技术本身,都还有相当多的“洞”要补。不过,通过投资并购切入自动驾驶新能源产业链,也是进入智能汽车行业最快的办法。尽管距离小米整车量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,但优先展开产业链布局,有助于长期竞争力的构建。